广东新增69例本土确诊:新冠疫情最新数据追踪
广东疫情最新通报
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,2023年3月15日0-24时,广东省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9例,其中广州市报告32例,深圳市报告18例,佛山市报告8例,东莞市报告6例,珠海市报告3例,中山市报告2例,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4例,主要分布在广州、深圳、佛山等珠三角地区。
截至2023年3月15日24时,广东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563例(境外输入病例4821例),目前在院治疗病例837例(本土病例812例,境外输入病例25例),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563例(本土2521例,境外输入42例)。
广东省历年疫情数据回顾
2020年疫情初期数据
2020年1月19日,广东省确诊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,截至2020年2月12日24时,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41例,其中重症病例157例,危重病例61例,累计出院病例284例,无死亡病例。
2020年2月单月数据:
- 新增确诊病例:892例
- 新增出院病例:467例
- 重症病例峰值:170例(2月11日)
- 危重病例峰值:64例(2月12日)
2021年Delta变异株疫情数据
2021年5月21日至6月30日,广东省遭遇Delta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,主要集中在广州、深圳、佛山、东莞等地,此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90例,无症状感染者45例。
具体城市数据:
- 广州市:153例确诊病例
- 佛山市:12例确诊病例
- 深圳市:7例确诊病例
- 东莞市:6例确诊病例
- 其他地区:12例确诊病例
此轮疫情中,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道被划为高风险地区,另有多个中风险地区,疫情持续40天,于6月30日实现本土病例零新增。
2022年Omicron疫情数据
2022年春季,广东省遭遇Omicron变异株引发的较大规模疫情,2月15日至4月30日期间,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236例,无症状感染者8752例。
主要城市数据:
- 深圳市:确诊病例2185例,无症状感染者4327例
- 东莞市:确诊病例687例,无症状感染者1253例
- 广州市:确诊病例563例,无症状感染者987例
- 珠海市:确诊病例285例,无症状感染者532例
- 中山市:确诊病例176例,无症状感染者324例
- 其他地区:确诊病例340例,无症状感染者329例
此轮疫情高峰期出现在3月中旬,单日新增最高达89例确诊病例和165例无症状感染者(3月16日)。
广东省疫情防控措施
针对最新疫情形势,广东省已采取以下防控措施:
-
重点区域管控:划定高风险区9个(广州5个,深圳3个,佛山1个),中风险区23个(广州12个,深圳6个,佛山3个,东莞2个)。
-
核酸检测:重点区域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,3月1日-15日期间,全省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.2亿人次,平均每日检测量达800万人次。
-
疫苗接种:截至2023年3月10日,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.2亿剂次,全程接种率达92.7%,加强免疫接种率达78.5%。
-
医疗资源准备:全省定点救治医院床位总数达1.5万张,ICU床位2300张,储备方舱医院床位5万张。
广东省各市疫情详细数据(2020-2023)
广州市疫情数据
2020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523例
- 重症病例峰值:63例
- 出院病例:485例
2021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387例(本土153例,境外输入234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89例
2022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1568例(本土563例,境外输入1005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2345例
2023年(至3月15日):
- 累计确诊病例:427例(本土215例,境外输入212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876例
深圳市疫情数据
2020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462例
- 重症病例峰值:52例
- 出院病例:440例
2021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543例(本土7例,境外输入536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132例
2022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2987例(本土2185例,境外输入802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5326例
2023年(至3月15日):
- 累计确诊病例:687例(本土326例,境外输入361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1245例
佛山市疫情数据
2020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98例
- 重症病例峰值:12例
- 出院病例:92例
2021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156例(本土12例,境外输入144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45例
2022年:
- 累计确诊病例:532例(本土187例,境外输入345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876例
2023年(至3月15日):
- 累计确诊病例:143例(本土76例,境外输入67例)
- 无症状感染者:287例
广东省疫情发展趋势分析
从数据来看,广东省新冠疫情呈现以下特点:
-
波动性明显:疫情呈现明显的波次特征,2020年初、2021年5-6月、2022年2-4月以及2022年底至2023年初均出现较为明显的疫情高峰。
-
变异株更替:病毒株从原始株到Delta再到Omicron不断演变,传播速度加快但致病力有所减弱。
-
地域集中:疫情主要发生在珠三角城市群,广州、深圳两市的病例数约占全省60%以上。
-
境外输入压力大:作为对外开放前沿,广东省承担了全国约30%的入境人员,境外输入病例占比长期维持在40%左右。
专家建议与公众防护
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:
-
疫苗接种:符合条件的市民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,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。
-
个人防护:在公共场所坚持佩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,注意手卫生。
-
健康监测: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症状时,及时就医并进行核酸检测。
-
减少聚集:疫情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,降低传播风险。
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表示,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措施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。